您的位置: 首页 >信息公开>业务栏目>详细内容

业务栏目

2018年乌云界红外线相机监测报告

来源:科研所 发布时间:2020-01-17 10:50:39 浏览次数: 【字体:

摘要   2018年乌云界保护区管理局在保护区内牯牛山、仙池界、小西溪、牯牛岩、黑山、花椒界等地安装了60台远红外线相机,拍摄到了小灵猫、豹猫、毛冠鹿、野猪、果子狸、红腹锦鸡、穿山甲、豪猪、勺鸡、青鼬等珍稀野生动物。

方法   我们利用东方红鹰E1S系列远红外线相机,这种红外线相机可以在野外移动4G信号良好的地方,拍摄到野生动物后立即发出彩信,将拍摄到的野生动物照片发送到科研工作人员的手机上。

监测安装经过

    2018年3月12日,生态环境研究所文立、张文武与西溪分局朱立龙等干部职工一行五人,深入到乌云界保护区仙池界与牯牛山片区安装红外线相机10台。

    2018年8月28日,接到村民举报,在保护区茶庵铺镇上寺坪村有谢文碧、周世坤2人先后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发现大型猫科动物踪迹,该村委会还专门召开过全村村民大会,防止人员进山受伤。生态环境研究所文立、张文武,保护科宋勇军,当即在村民目击该大型猫科动物的地方安装了5台红外线照相机。

    2018年10月27日,据毗邻保护区的太平铺乡木旺溪村尹家凹尹师傅介绍,他家住在和保护区交界的山顶,周围荒无人烟,他在2018年10月12日左右看到一大型猫科动物在尹家凹附近活动,该动物为扁担花纹,体色为黄色条纹加白毛。在2018年7、8月份尹师傅也发现过一只类似的动物。2016年亦发现过相似动物,并且为一大一小,当年冬天,在下大雪的时候,在山顶脊岭雪地上也发现过该动物的脚印,有大菜碗那么大。2016年他在他家对面直线距离约为200米的山头上,听到过该动物的吼叫声。根据这种情况,生态环境研究所文立、张文武、王敏与西溪分局朱立龙、王明鉴在尹师傅描述出现大型猫科动物的牯牛山小西溪脊岭一线安装了15台红外线照相机。

    2018年11月3日,生态环境研究所张文武、王敏,西溪分局金亚军,汪海滨在牯牛岩脊岭一线安装15台红外线照相机监测大型猫科动物。

    2018年11月24日,乌云界保护区管理局常务副局长副书记钟吉明,副局长谢昀新带领生态环境研究所文立、张文武、王敏,西溪分局金亚军、王明鉴在牯牛山黑山进行科学考察,安装20台红外线照相机进行野生动物监测。

    2018年11月30日,生态环境研究所文立、张文武、王敏,西溪分局金亚军、王明鉴、汪海滨在茶庵铺小西溪花椒界安装15台红外线照相机,进行野生动物监测。

监测结果

    监测拍摄到了许多珍稀的野生动物照片与视频。其中野猪照片60多张,豹猫照片12张,红腹锦鸡8张,果子狸20张,勺鸡3张、穿山甲1张、豪猪3张、黄麂12张,毛冠鹿15张,青鼬3张、华南兔6张,还有猪獾、黄鼬、豹鼠、松鼠、刺猬等等。

结果分析及红外线照相机实地安装经验

    大量珍稀动物照片与视频的拍摄从一方面反映了乌云界保护区森林生态良好,生存着大量野生动物,是一个珍稀动物的王国,另一个方面也证明了保护区管理局这些年的保护工作做得很到位,通过大力量宣传禁止捕猎和收缴猎户枪支以及针对性的对重点捕猎对象标号教育,才使得野生动物得到了最好的保护。

    我们在野外实地的安装红外线照相机过程中,经过犯错与纠正,也积累了一点经验,主要有以下三条:

1、安装红外线照相机监测野生动物的地点,一定要选择在山脊或者山顶人迹罕至,道路开阔的地方。道路最少要有2米宽,否则野生动物会很少造访。

2、红外线照相机拍照原理为光热感应,所以安装时,红外线照相机相机的镜头一定不能正对太阳升起或者落下的方向,否则相机在光照强烈的时间段会不停拍摄没有动物的空白照片,消耗电池与存储卡空间。

3、安装好红外线照相机后,照相机镜头前的杂草与树枝一定要清理干净,否则一遇到大风天气,树枝在照相机镜头前摇晃,照相机也会不断拍摄无用的空白照片。

    红外线照相机是现代高科技的监测方法,给我们提供了一条简单高效监测野生动物的途径,让我们第一时间了解森林中野生动物的情况,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对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监测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