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信息公开>业务栏目>详细内容

业务栏目

中华虎凤蝶幼虫期室内观察与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3-10 11:36:45 浏览次数: 【字体:

 

张文武    刘国华
 
         湖南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研究所
 
      摘要:2013年湖南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研究所刘国华、张文武将从野外采集到的中华虎凤蝶卵引入室内后对其幼虫期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关键词:中华虎凤蝶;幼虫期;室内 ;观察
 
  中华虎凤蝶是一种世界珍稀蝶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和濒危物种。2009318日,湖南农业大学谭济才和李密等人在湖南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中华虎凤蝶后,经保护区大力保护,种群数量逐年增加。中华虎凤蝶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年生一代,一生要经历幼虫成虫四个阶段。乌云界保护区内的中华虎凤蝶种群属于高山类型,栖息地在海拔800米以上的草丛地带,人为干扰较小。寄主植物为细辛,在山顶分布较为广泛。[1] 
  中华虎凤蝶在晴朗的上午喜将卵产于成簇的刚长出而未完全展开的细辛新叶背,排列成行,一般每叶一块,多的15到30粒,少的5到6粒。卵呈椭圆形,大小约1毫米,表面光滑,富光泽,呈淡黄透绿色。卵孵化时,呈浅黑色,一龄黑色幼虫从卵中破壳而出,无食卵壳习性。笔者在2013年4月13日将在野外细辛叶背采集到的14粒卵引入室内,孵化13条一龄幼虫后以盆栽杜衡在本地自然条件下室内喂养并观察记录。
  中华虎凤蝶幼虫为5龄,每龄幼虫蜕下黑色的皮后进入下一龄,每龄幼虫体表都为黑色。幼虫在进入三龄后可在额前见到浅黄纹,风吹或拨弄时额前有浅黄色触角伸出。从4月15日开始孵化出13条幼虫,到5月9日11(已死2条)条幼虫全部化蛹,其每龄历期与本地自然条件下平均温度和湿度的关系见下表:

幼虫龄期
成长时间(天)
平均温度(°C)
平均湿度(RH)
一龄
2(15号—16号)
24.21
42.1
二龄
8(17号—24号)
21.75
54.57
三龄
2(25号—26号)
20.42
57.28
四龄
3(27号—29号)
24.25
60
五龄
9(30号—5月8号)
24.53
61

           据上表分析平均幼虫期共24天,五龄所用时间最长9天,一龄、三龄、四龄在大约相同温度下所用时间相差不大,约2~3天。二龄用时8天,前4天(17号—20号)平均温度约26°C,后4天(21号—24号)突然降温,平均温度16°C,可能影响了二龄幼虫生长速度。

   幼虫每次蜕皮后的一天内食量会显著增加,体型增大迅速。一二龄幼虫食量较小,会群居在一起。11(已死2条)条幼虫进入三龄前共食用大中型叶片10片。三龄后开始分散,一般两到三条幼虫聚集在一片大的叶片背后。四龄后一般一片叶片后只有一条幼虫。五龄幼虫食量最大,历期最久,占幼虫总食量一半以上。11条幼虫化蛹前共食用大中型杜衡叶片56片,每条平均食量5.09片。
  五龄幼虫化蛹前的第三天会停止进食,四处快速游走,以寻找最佳化蛹场所。化蛹前一天找到化蛹场所后会吐丝在胸部形成一圈白丝将自己固定在杜衡叶梗上或花盆壁上,尾部会分泌胶体物质直接粘附在花盆壁或杜衡梗上。化蛹在白天和夜晚都会进行,化蛹时,休眠中的五龄幼虫身体渐渐拉长苏醒,头部纵向开裂,露出嫩黄色奶油汁液状的新生蛹面,同时身体不停的扭动,裂口处越来越大,旧皮向尾部慢慢褪去。化蛹后期,旧皮从尾部脱落,新生液状蛹面渐渐凝固。化蛹完成后,蛹呈淡黄色,葫芦状,头、胸部较小,腹部较大,长约15毫米。整个化蛹过程历时12分钟。化蛹结束后5到6个小时,淡黄色蛹面会渐渐转变为深褐色,以后不再变色。
  
参考文献:
[1] 谭济才,李密,等 湖南首次发现中华虎凤蝶种群及其栖息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年 12 月 第 36  卷第 6 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