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实开展社区共建共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随着湖南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区内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祖祖辈辈的“靠山吃山”到全面禁止乱砍滥伐,有些群众感到无所适从,保护区生态保护的工作量很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保护区开展了建立各种林下产业专业合作社、扶持各种生态保护协会等一系列的社区共建共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大观溪生态渔业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
大观溪生态渔业专业合作社由大观溪沿溪农民自发组织的野生鱼类保护协会发展而来,目前入会的有202户。该合作社自2014年成立后,改变了原来由保护区工作人员单方面管理,乱捕滥杀时有发生的被动局面,彰显出保护区与社区群众共同管理的优势,杜绝了毒鱼、电鱼等违法行为,改善了野生鱼类的生活环境。
2016年6月11日,赛阳村夏家湾组村民吉桂秋在大观溪溪河里捞起一个大笼子,发现笼子里呆着一个大头“怪物”,当时吓了一跳。闻讯赶来的合作社会员意识到可能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娃娃鱼,一定要注意好好保护,并将其在大观溪河上游放归大自然。这便是湖南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由农民发现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大鲵并放归大自然的事件。
这以后,在观溪溪河里陆续发现了几条大小不等的大鲵,它们自由自在,似乎感到了安全。再也不用象过去那样遇到毒水时就要逃避到安全位置,再也不用担心遭到突如其来电流袭击,再也不会丧身到隆隆的炮声之下……
2017年2月6日,生态保护志愿者戴志球,又将从一商贩手中买下的一条放生于大观溪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