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快保护区扶贫力度,使保护区群众找到更多的致富门路。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产业。形成了群众的利益与管护的效果高度融合,保护区与社区齐抓共管的新局面。于2014年6月开始,保护区内的高山有机茶、蜜蜂养殖、竹产品深加工、药材种植等林下产业陆续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前,保护区管理局又找到了一条林下产业发展的新路子——石蛙养殖。
石蛙学名棘胸蛙,又名石鸡,其肉质鲜美、清凉滋补,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鲜味氨基酸多的食用蛙。《中国药用动物志》记载“有滋补强壮的功效,主治小儿痨瘦、疳疾、病后虚弱等”,具有补虚损、解热毒、驱痨瘦、化毒疮之功效,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由于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价格水涨船高。且山区和高海拔地区养蛙建池成本低,其利润空间更加可观,投入产出比可达1:6。
“高收益伴随高风险。”为控制养殖风险,保护区管理局干部和群众多次考察与实践,并聘请了长沙理工大学生物资源与生态研究所李文健教授、养殖大户授课指导。石蛙养殖的适宜条件是水体清澈透明,水流速度缓慢,常年冷水环境,氧溶解量高,人烟稀少等。而我们保护区内野生石蛙种群丰富,且多条溪流常年活水,水质清澈、含氧量高,植被茂密,不受人为活动干扰,正是石蛙养殖的不二之地。
“一万次纲领,不如一次行动。”乌云界保护区管理局对石蛙养殖产业高度重视,因地制宜,多管齐下:一、明确常务副局长钟吉明为石蛙产业负责人。二、按排专人外出考察学习,主要针对保护区内发展石蛙的可行性做出论证。三、讨论研究制定《石蛙产业奖励扶持办法》。三、邀请专家、教授以及养殖大户开展培训和进行现场指导。四、培养示范企业,对新成立、具有示范意义的石蛙养殖企业予以挂牌认证和资金奖励。五、组建石蛙养殖专业合作社。
为统一认识,坚定信心,乌云界管理局常务副局长、石蛙产业负责人钟吉明指出:“一是要坚定石蛙养殖的信心,因为石蛙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好。二是保护区的独特条件不可复制,水温低,环境好。三是有典型示范、有政策扶持,可降低养殖户的风险。四是有合作社牵头,各项服务有保障。五是具有较大利润空间,经济效益看好。”此外,钟吉明还针对有意向发展该产业的对象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有符合石蛙养殖条件的地理位置。二是要有兴趣和一定的技术条件做支撑。三是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能满足石蛙养殖的基本条件。”
李文健教授认为乌云界自然保护区具备石蛙养殖的环境优势,可望建成国内一流水准的石蛙养殖示范基地。他希望保护区干部和群众要肯干、肯学,坚持不懈,争取三至五年成为东南五省的石蛙养殖示范标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