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保护区农民产业转型,缓解保护区资源保护与农民生存的矛盾,实现保护区可持续协调发展。从去年开始,乌云界自然保护区在其实验区范围内大力发展林下产业。先后组织乡村干部、部分农民及相关人员专程赴浙江省建德市、东阳市、大盘山保护区、湘西老爹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吉首市凤凰县、永顺县、保靖县以及省农科院、吉首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林科院等地考察,达成林下产业项目合作意向5个,初步明确了以发展乌云界高山有机茶、猕猴桃种植、中华蜂、石蛙养殖、竹产品深加工、药材种植、林下养殖、生态旅游等为主的产业发展方向,以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产业大户带动的发展模式。到目前为止,栽种优质猕猴桃180亩,药材507亩,抚育老茶园1832亩,新办蔡家塘村扶民竹业和君和茶业龙头企业等2个,竹制品加工厂2个,组建了树蓬野茶专业合作社等五家专业合作社,组建了大观溪渔业协会等两家专业协会,组建了两家生态旅游公司及一家生态农业公司。扶持5桶以上养蜂82户738桶。
在十三五期间,为了完成保护区扶贫攻坚任务,保护区将坚定不移的抓好林下产业发展。
一是大力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社。保护区里面,林农是最大的社会群体,只有通过专业合作社把林农组织起来,抱成一团,才能使林农真正成为千变万化大市场的主体,才能让林农真正与政府扶持政策紧密接触,才能提高林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林业增效、农民脱贫增收。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专业合作社是保护区林下产业发展的必选,所有林下产业奖励基金的发放均以是否入社为前提,所有林下产业扶持项目和资金均以是否入社作为支持的先决条件。重点支持覆盖面广、影响大、带动能力强的专业合作社。保护区各乡镇村组要在林农自愿的基础上,鼓励支持林农参加各类专业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使成员真正当家作主。
二是选好选准林下产业发展项目。要立足保护区的生态资源优势,坚持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生态有机产品,用优良的品质赢得市场,要在利用生态资源时加强生态保护,对污染环境和破坏资源的项目坚决禁止。林下产业发展是林农脱贫增收的重要抓手,要将林下产业发展与扶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用林下产业项目带动扶贫,优先吸收贫困林农参与林下产业项目。要重点支持保护区林下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建设一批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林特产品生产基地;要突出抓好乌云界、牯牛山高山生态有机茶园建设,重点推进小叶红茶、猕猴桃、乌云界生态石蛙和石斑鱼基地建设,要鼓励林农复垦老茶园,建设新茶园;要全面推广桶养生态蜜蜂技术,争取3年内创造乌云界土蜂蜜品牌;鼓励林农探索、发展新兴的小规模林下产业发展项目,并给予适当的试种试养风险资金。
三是培优培强龙头企业。整合政府各项惠农资金,用好扶贫的各项政策,通过招商引资,制定各项奖励措施,鼓励社会资本来保护区发展林下产业,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发展林下产业的合力。重点培植茶叶、竹制品、生态养殖等3-5个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加农户的模式,用企业带动农户,将企业利益与农户增收紧密捆绑,实现林农利益最大化。全力打造生态旅游龙头企业,积极配合乌云界生态旅游开发公司做好乌云界生态旅游开发项目,营造发展环境,坚持整体联动。搞好配套服务,促进体质增效。积极配合乌云界峡谷漂流完善硬件设施,完善服务配套,加强市场营销;积极配合县委工作队,建设好美丽乡村示范片,适度开展农家乐等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做大做强乌云界山货平台,增强其带动辐射功能。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